导语
这一集来了解中世纪艺术的标志性成就——哥特式建筑,它矗立于欧洲历史转折点,往前是封闭的修道院世界,往后则迎来文艺复兴。轻盈高耸的哥特式大教堂摆脱了罗马式教堂的厚重与沉闷,那种飞升天国的“精神无重量”之感不仅包裹着宗教神权的深刻内涵,更托起了人心对信仰的热诚。
文稿
听众朋友们好,我是王瑞芸。
我们前面已经分别介绍了来自蛮族战士文化中对写实的陌生和对于珠宝的酷爱,那些趣味明显地影响了中世纪艺术的面貌,并在《圣经》插图,圣物盒、十字架等小型物件中反映非常明显。
当中世纪的乱世慢慢平静下来,社会渐渐有了财富积累,他们的这种趣味就从小物件中被放大出来,放大的结果便是11世纪之后纷纷出现的大教堂。
那些中世纪大教堂做得那么辉煌,珠光宝气,它们几乎就是一件体型巨大的珠宝。这一讲我们就要来讲讲中世纪艺术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哥特式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建于1387-19世纪年间。
中世纪文化回暖:教会的全面胜利
我们首先要知道,哥特式教堂出现在11世纪后。11世纪对欧洲而言是个转折点,大地似乎回暖了,在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行为也好,制度也好,技术也好,经济也好,都好像获得了一种活力。
产生这种活力原因也许很多:蛮族安居下来,各自划地立国;十字军开始出征去打击伊斯兰对基督教欧洲的威胁……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会的全面胜利。虽然我们前面说过,西方中世纪的管理者是教会,但教会真正达到全面有效的管理是在11世纪才完成。
首先是直到那时整个西欧才全部跪倒在十字架下,在这之前一些地方还是努力抵制过基督教的。然后是教会内部全面完善了自上到下的组织机构,并完全独立于王权之外。拉丁语被教会规定为全欧洲所有教士统一的使用语言,这种共用一种语言的做法,其效果跟我们今天连上了网络一般。这个措施对加强教会的管理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