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杨照,继续来为大家介绍《韩非子》,了解《韩非子》从历史观上面一路推演出来,他的法家的政治哲学跟政治理念。

不同的时代,治国之争不同

他对于时代有着非常清楚的敏感性,他认为他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跟以前非常的不一样,但是他很受不了周遭的这些提出思想跟理论的人,一般都是主张我们要学历史,我们要看以前的人怎么做,我们要模仿以前的,那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韩非要彻底破除这种思想的主张。
我们看在《五蠹》篇里面,他又举了这样的例子,“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在文王兴起之前,西周在丰、镐之间,这是周元,它的范围很小,是个小国。
于是文王就行仁义去包纳、照顾人民,以至于连这个野蛮的部落西戎都被他给安抚了,因此到了武王的时候可以把殷商消灭,统有了天下。古今对照,我们对照不同时代另外一个人的故事,所以他举了徐偃王,徐偃王是徐国的君主,他的很多的条件跟文王都很像。“处汉东,地方五百里”,文王崛起的时候在西边,徐偃王在中国的极东边。同样也是一个地方,五百里的小国,同样他也行仁义,同样因为他行仁义成功了,周遭的这些其他的国都来向他靠拢。
但是他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有一个文王没有的一种条件,在徐偃王的旁边,他旁边有楚,楚是个大国。
所以“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这个楚文王就起兵,于是一下子就把徐给灭了。所以你看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条件底下,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所以就告诉你说,仁义可以用在那种古老的时代,现在早就行不通了。“世异则事异”,这又是他的第一个关键的结论。时代改变了,事情就不一样了,意思也就是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接下来要导引出他的第二个结论,叫做“世异则备变”。